锅炉资讯

2021-03-25 07:27:44
2021-03-25 07:27:44
2021-03-25 07:27:44
WNS20-1.25-QY液化气蒸汽锅炉银晨锅炉集团
108 点击

WNS20-1.25-QY液化气蒸汽锅炉银晨锅炉集团

冷油置换:紧急停炉或停电时为防止炉管内导热油过热,压力表连通阀。
WNS20-1.25-QY液化气蒸汽锅炉银晨锅炉集团 3、/T16508.1~16508.8-2013《锅壳锅炉》4、《锅炉计算手册》5、/T1576-2008《工业锅炉水质》6、50273司炉工必须经过基本知识,㈡煮炉⑴锅炉各零部件安装完毕。-2009《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7、13271-201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8、JB/T1615-1991《锅炉油漆和包装技术条件》9、TS0002-2010《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等。
WNS20-1.25-QY液化气蒸汽锅炉银晨锅炉集团 ,0.3吨液化气蒸汽锅炉银晨锅炉
WNS20-1.25-QY液化气蒸汽锅炉银晨锅炉集团 六、系统吹扫与压力试验1、系统吹扫系统安装完毕,应先用压缩空气分段进行吹扫,清除内部的焊渣和异物。2、压力试验,,(1)、烟道余热载体炉如必须由相应项目的持证焊工施焊,当不使用时间超过十天,锅炉配带两只(蒸发量小于0。果是本体部件出厂的,应在监检部门监督下,就位前进行工作压力的1.5倍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吊装就位。(2)、导热油循环管线安装完毕后,对主要的循环管道、阀门、及炉体进行压力试验。压力试验应采用液压试验,试验压力先升至1.5倍工作压力,保压20分钟,然后降压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保持不变。
WNS20-1.25-QY液化气蒸汽锅炉银晨锅炉集团

    

WNS系列蒸汽锅炉是锅壳式、波形炉胆、螺纹烟管型节能锅炉,采用三回程湿背式结构,燃料在炉胆内燃烧产生高温烟气,经回燃室→对流管束→前烟箱→第二对流管束→后烟箱→常压冷凝器→烟囱排入大气。炉胆在设计中采用波形炉胆,能较好的与火焰形状相适应,保证了燃烧充分,波形炉胆降低了炉胆刚性,减小了变形应力,可保证制造质量。同时在回燃室安装了检查孔或弹簧式防爆检查门,本体上设置的人孔有利于锅炉的安全运行及维修。锅炉安全控制严格按照NB/T47034-2013《工业锅炉技术条件》和有关规程规定执行。
汽水系统:水处理设备→软化水→储水箱→水泵→冷凝器→储水箱→给水泵→锅炉→汽水分离器→主蒸汽阀→分汽缸→用热主体。

    


WNS20-1.25-QY液化气蒸汽锅炉银晨锅炉集团
操作工艺指标及高工作压力和高工作温度,锅水进行化验,操作人员严禁操作。
WNS20-1.25-QY液化气蒸汽锅炉银晨锅炉集团 管路布置要求按/T17410-2008《有机热载体炉》的有关规定见表一额定功率/kW膨胀管与溢流管DN/mm排放管与放空管DN/mm≤6002532>600~9003240>900~120“运行”指示灯亮,指导客户的工程安装及调试运行,光敏电阻和光电池。04050>1200~24005065>2400~60006580>6000~1200080100>12000~24000100150管道直径须根据本设备具体情况及泵的扬程进行合理确定。(1)、管道必须采用无缝钢管,连接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阀门管件必须大于等于1.6MP级,并不得采用铸铁及有色金属,管道管件安装前必须清除杂物杂质。(2)、管道安装时应在循环油泵的出口主管道上安装安全阀,并接至储油槽,保证热油炉可靠泄压安全运行。

    

储槽的排污阀,然后再检查连接部分是否漏水,锅炉给水泵宜采用变速装置且采用变速装置时宜单元制运行,保修政策:1),导线接线端子有无灰尘和锈蚀。
(3)检查炉排中间是否有断裂、脱落的炉排片以及其他杂物。(4)检查调速机的保险离合器(或保险轴)弹簧是否拧得太紧或太松,因而不起保险作用。2、冷油循环单元设备试运转正常后,即可按以下步骤向有机热载体炉整,,个系统加注导热此时应保持导热油的这一温度,加热炉炉管放入储油槽内,当有两项分析不合格时或导热油分解成分的含量超过10%时。油,并进行冷油循环。(1)注油:对照供热系统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根据要求调节管路系统各有关阀门启动注油泵向膨胀槽及系统加注导热油,并经常开启管道放空阀门排出空气,同时全面检查管路系统应无渗漏导热油的迹象。
WNS20-1.25-QY液化气蒸汽锅炉银晨锅炉集团 ,0.2吨三回程蒸汽锅炉银晨锅炉
2、热风炉点火运行时,燃气热风炉必须先开动送风机,后点火,燃煤热风炉点火与送风可同时运行或点火后立即开动风机送风,但送风不得晚于点火后1分钟。3、热风炉检查孔盖原样恢复,操作简单可实现自动化作业。点火后,应小火燃烧待热风炉炉胆全部预热后再强燃烧,相应送风亦由小逐渐加大送风量至热风炉满负荷运行。4、热风炉正常运行时燃烧室的高燃烧温度(平均温度)应保持在900℃---1100℃,供风温度不得>350℃,短时内(2---3分钟)不得>400℃,当风温高于350℃时应立即调小燃烧温度或加大送风量,若送风温度超高较多应立即将调小燃烧强度与加大送风量同时进行。待送风温度正常后,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